高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

  按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,把各个年龄段的死亡概率累计起来计算,至少有8-9%的独生子女会在55岁前非正常死亡。

 


  从这张表上看,至少有一大半的“失子事件”发生在丧失生育能力之后,也就是说,5%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,将老无所依。

 

  简单归纳,“要不要生二胎”可以简化为两个问题:

 

  从子女的利益出发,有兄弟姐妹相对于独生子女,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?

 

  从父母自己的利益出发,生二胎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?


  先分析第一个问题吧。
 


 

  为了眼前的利益,无视未来的风险
 

  从子女的利益出发考虑,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相对于独生子女而言,最大损失是生活质量,特别是教育质量下降。
 

  之前,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“独生子女性格缺陷问题”,其实并没有太多研究能证实这一点,但多子女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,肯定是现实的问题。
 

  特别是教育,钱不能堆出人才,但重金培养之下,成才的概率肯定会大大上升,这是独生子女最大的好处。
 

  讲完了收益,也要分析风险,独生子女本人面临的最大风险,是在成年之后,丧失了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能力。
 

  下图出自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的一篇论文,文章统计了一千多户家庭父母与子女居住的情况:
 


 

  可以看出,独生子女与父母居住的比例,要远高于非独生子女,如果考虑到不住在一起但在同一个城市的情况,这个比例会更高。

 

  这个数据非常好理解:独生子女长大后有更大的抚养压力,即使父母有自己的经济来源,也不可能像非独生子女一样,自由选择地自己生活方式。

 

  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县级以下城镇的独生子女,为了陪伴父母,就要丧失大城市的发展机会;如果让父母到大城市跟自己一起住,又加重了自己的经济负担。

 

  这个利弊比较就很清楚了:独生子女获得了一些小时候的高质量教育,却牺牲了长大后自由发展的机会;有兄弟姐妹者则相反,牺牲了一些小时候的高质量教育,获得了成年后自由发展的机会。

 

如果从父母自己的利益出发,生二胎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呢?
 


  老年人不是现在的自己再加上三十岁
 

  在生二胎这件事上,很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:只把孩子当成孩子,没有意识到他们也有长大的那一天。
 

  而在从自身利益考虑要不要生二胎的时候,人们也会犯相同的错误:认为年迈后的自己,只不过是现在的自己,再加上三十岁。


  在很多人设想中,只要现在赚够了钱,老了后根本不需要子女,老俩口周游四海,重返青春。
 

  事实上,进入中老年之后,迎接他们的第一件事,却是疾病缠身,人一过45岁,各种重症的发病率都会急剧上升。


  可以看出,独生子女与父母居住的比例,要远高于非独生子女,如果考虑到不住在一起但在同一个城市的情况,这个比例会更高。

 

  这个数据非常好理解:独生子女长大后有更大的抚养压力,即使父母有自己的经济来源,也不可能像非独生子女一样,自由选择地自己生活方式。

 

  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县级以下城镇的独生子女,为了陪伴父母,就要丧失大城市的发展机会;如果让父母到大城市跟自己一起住,又加重了自己的经济负担。

 

  这个利弊比较就很清楚了:独生子女获得了一些小时候的高质量教育,却牺牲了长大后自由发展的机会;有兄弟姐妹者则相反,牺牲了一些小时候的高质量教育,获得了成年后自由发展的机会。

 

  如果从父母自己的利益出发,生二胎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呢?
 


 

  很多人现在觉得既要工作又要养二个孩子,实在是太累了,但如果经历老年时的病痛缠身,连走几步路都很艰难的时候,你恐怕会觉得,年轻时再苦再累又算得了什么呢?

 

  年轻人之所以觉得只要有钱,大不了住养老院,不用麻烦孩子,是因为不理解老年心理。

 

  年轻人无法理解的很多老人的举动,都可以从这一点去理解。

 

  老年人容易被卖保健品的骗,不是他们傻,而是保健品营销者利用了这种老年心理。一位一年时间购买了十万多元保健品的寡居老人说:“讲师跪在地上磕着头,边磕边叫爸妈,感动得落泪,我能不掏钱吗?”


  我们年轻时设想的“老了后就周游四海”的愿望,等我们真正老了,却变得一点都不重要,而我们年轻时不那么重视的家庭、亲人,却成为此时最大的羁绊。